调查显示导致香港人才流失的主因

 由团结香港基金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通研究报告》日前发布,当中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居住环境不佳是离港的主因。

 
调查发现,约60%内地人士不打算长期(超过五年)持工作签证留港发展,反映当前吸引人才及减低流失率的政策有检讨的必要。港府需审视入境政策。调查显示近三年来,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数目仅约 250 个,少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申请数目的 1%。需审视现行计划的准则、配额、计分方法及审批流程等,以吸引更多人才,同时让他们可在更短时间内来港就业。

急需改善居住环境。在有意离港的内地人士中,超过六成指出居住环境不佳是他们有意离港的主因。协助内地人才融入本地社区。在香港工作的受访内地人士中,有61%几乎没有或只是偶尔会与居住社区的本地人交往,显示他们的社会融入度普遍较低。

市民普遍理解并感受到湾区人才流通的必要性和好处:内地高学历人才来港固然有利香港发展,大湾区亦同时为香港人提供另一个发展途径。不过调查同时发现,要全面达到湾区人才流通仍有不少挑战。

调查显示,在大湾区内地9市工作的受访港人中,56%平均每月收入为2万至4万元,近14%平均每月收入为4万至6万元,收入达6万元以上的亦超过4%,收入不到2万元的则有26%。平均收入首三座城市依次为深圳、东莞和惠州。在基础建设、社会保障方面仍有待加强。

香港产业结构单一,除金融服务业外,四个主要产业于过去十年在本地生产总值的占比都持续萎缩,新兴产业也未能创造足够高收入的职位,青年上流力不足;相比之下,大湾区市场规模庞大,当中创科行业的优势尤其突出,能够提供多元化就业选择。同时,不少研究均指出,香港个别行业未来会出现人才短缺(包括优势产业及新产业);本地人才未必能应付个别行业的需求,而大湾区内的高学历人才可望填补这些空缺。

总之,要充分释放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人才流通是重中之重。尽管市民普遍认同其必要性,但无论是内地来港的人才还是北上发展的港人,都在生活及工作上面临不少挑战;港府需进一步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支持,这不但能为人才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香港乃至大湾区不同产业的可持续及协同发展亦有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